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正文

春耕时节,到底如何看懂“天时”?_环球快消息

2023-02-19 19:06:41 漯河市广播电视台

漯河唯一能在微信中观看本地电视节目的平台


(资料图)

眼下,全国春耕备耕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,小麦、油菜等作物进入春管紧要期。

春季农业生产(春耕春播和春管)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。我国春季冷暖变化大,雨雪区域差异大,倒春寒、连阴雨、低温寡照、雨雪、寒潮、大风沙尘、干旱等时常威胁着春季农业生产。为此,气象部门围绕春季农业生产早筹备、早部署,利用气象科技赋能春耕春播春管,及时发布春耕春播适宜期预报等产品,为各地规避不利天气影响、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提供支撑,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贡献气象力量。

春耕春播正当“时”

一年春作首,百业农为先。春季农业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“战役”的第一仗,也是气象部门的头等大事。

一犁烟雨伴春耕,不负春日好时节。随着天气逐渐转暖,南方部分地区已进入春耕生产。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,南北方气候差异大,春耕春播的农时也有所区别。据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延昊介绍,我国大部农区春耕春播将于2月下旬陆续开始,由南至北持续至5月上中旬,南方春耕春播时间较早,东北等地则从4月中下旬才开始。目前,海南、广东、广西等气候温暖区域,春播已经陆续开始;而东北等处于较为寒冷地带的区域,待气温回升后将进入备耕备播期。

气温回升,河南多地春耕春播春管拉开序幕。图为2月6日,漯河市郾城区种粮大户刘向前给小麦喷洒叶面肥 

春播作物种类多样,既有玉米、水稻、春小麦、大豆等大宗粮油作物,也有马铃薯、棉花、花生、烟草、甘蔗等经济作物或特色作物。无论是大田大宗作物,还是经济特色作物,天气气候都是影响春耕春播和春管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。“今年春季,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,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水平,总体有利于春耕春播。但部分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较高。”延昊介绍。

总体而言,春旱、渍涝、低温阴雨、倒春寒等是我国春播期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。如华南、华北等地降水偏少,春播区局地可能出现春旱;东北地区东部可能发生低温春涝,要加强雨情、墒情监测,多雨的地区应注意散墒,及时排水降渍。针对西南地区南部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,应加强田间分类管理,低洼偏湿田块及时排湿降渍,抓住“冷尾暖头”适时开展播种。
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春季农业生产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%以上。从智能网格预报到卫星遥感技术,气象科技分区域、分作物、分灾种、分环节渗透到春耕春播的每个过程。

针对早稻、一季稻、春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马铃薯、春小麦等作物,在春播主要时段,国家气象中心将开展春播作物播种气象适宜等级预报。以农作物生长状况和气象条件监测为基础,国家气象中心今年新增整地、灌溉、移栽气象适宜等级预报格点产品,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服务;在原有的“分作物、分灾种、分区域”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格点产品基础上,结合作物分布情况,优化农业气象灾害智能网格预报产品,新增全国公里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产品,将全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产品分辨率从5公里提升到1公里。

打好开春第一仗 规避天气风险有妙招

春来抢农时。天气晴好、温度适宜、雨水均匀,这是适宜春季农业生产的好天时。我国地域辽阔,加之春季天气多变,不同区域、不同地形、不同作物的播种、管理对气象因素要求不同,倒春寒、连阴雨、干旱等都会给春季农业生产造成影响。一旦遭遇不利天气,该如何“化险为夷”,打好开春农业生产第一仗?

倒春寒

防御指南——

专家建议,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早稻播种。如播种期遇到倒春寒,则需要精细整地、开好厢沟,为早稻灌水保温,待天气转晴后深水护苗;同时,做好病虫害防治,灾后及时补苗补种。而对于大棚内设施农业,应关注棚内温湿度变化,根据棚内作物需求及时调整,促进棚内蔬果正常生长。

对墒情不足的麦田及时进行灌水,以改善土壤墒情、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、减小地面温度变幅,防御低温冻害;旺长麦田要及时开展早春蹲苗,实现控旺转壮;弱苗及时追肥,合理调控肥水,促进苗情转化升级,提高抗寒防冻能力。林果区则可以采取烟熏、灌水等保温措施,帮助果树御寒。

连阴雨

防御指南——

专家建议,针对南方持续阴雨天气,做好农田清沟理墒、保持沟渠畅通,防范和减轻湿渍害对油菜、蔬菜等生长的不利影响;做好油菜菌核病等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工作;在早稻产区,则要抓住“冷尾暖头”适时开展早稻播种育秧工作,及时进行薄膜覆盖、密封保温,采取深水灌溉或“夜灌日排”的措施调温,抵抗低温冷害。

如持续出现阴雨天气,要注意大棚保温防寒降湿,采取白天适时通风换气、除湿等方法,同时借助补光灯增加光照,夜间注意保温防寒。

连阴雨天气结束后,江南南部、华南北部早稻区和西南一季稻区应待气温回升后适时播种水稻;即将进入水稻适播期的地区应及时做好整地和浸种催芽工作;华南已播种地区要加强早稻秧田水肥管理,采取增施热性肥、加盖薄膜等措施提高秧苗抗寒能力。

寒潮

防御指南——

专家建议,旺长的麦田需及时开展早春蹲苗,实现控旺转壮;弱苗及时追肥,合理调控肥水,促进苗情转化升级,提高抗寒防冻能力。如发生冻害,应结合灌水追施速效氮肥,或采取叶面喷肥等补救措施,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。

干旱 

防御指南——

专家建议,北方冬麦区需及早防旱,加强雨情、墒情监测,采取耙耱划锄镇压等措施提温保墒,促进小麦返青生长。如果麦田出现旱象,需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℃、白天浇水后能较快下渗时,及时浇水防旱。浇水也不可大水漫灌,小水细灌或者喷施叶面抗旱保水剂,以此增加植株抗旱性。如果是玉米,一般覆盖地膜,增加土壤墒情。

一直以来,针对气象干旱,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,改善土壤墒情,促进春耕春播开展。

大风

防御指南——

专家建议,加固设施大棚、育苗薄膜和禽畜圈舍,对大棚内温湿度进行调控,防范大风降温对幼苗和蔬菜生长造成影响;春季作物播种、移栽应避开大风、强降雨、降温时段。对于牧区而言,还需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和草料供给工作。

春季农业病虫害该咋防

在我国,春季农业生产关注的重点是冬小麦、油菜以及早稻的病虫害防控。

进入2月中旬,贵州各地春耕春种春管进入关键时节。贵阳市气象部门联合当地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春耕备耕服务。

小麦

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小麦赤霉病、条锈病和蚜虫。小麦赤霉病一般出现在4月至5月上旬,流行于江汉、江淮和黄淮麦区小麦抽穗扬花期。

春季气温偏高、降水偏多,易造成上述地区赤霉病菌源积累,如小麦抽穗开花期遇有阴雨天气极易大范围流行、危害。小麦赤霉病属于“可防不可治”的病害,一旦流行就无法避免危害和损失,因此在抽穗扬花期抓住晴好天气开展统防统治是十分必要的。

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主要在西南地区、江汉、西北地区东南部和黄淮麦区,春季降水多易造成小麦条锈病扩散蔓延和病情加重。近年来,北方麦区降水增多,小麦条锈病也在华北南部时有流行。

油菜

油菜病虫害主要为油菜菌核病。降雨量、雨日数、相对湿度、气温、日照等气象因子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均有关系,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降雨和湿度。

在3月至4月长江中下游油菜开花和角果发育阶段,多雨寡照天气易造成油菜菌核病的大范围流行。因此,油菜开花结荚期若遇有多雨天气,则应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,摘除老黄脚叶,防止病菌侵染繁殖,并选择晴好天气用药,控制油菜菌核病的扩散和蔓延。

早稻

早稻病虫害主要为两迁害虫和螟虫。一般3月开始,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就陆续从中南半岛国家迁入我国华南和江南稻区。若春汛偏早,特别是3月早稻区降水量大、过程多,则利于两迁害虫北迁降落,造成两迁害虫前期迁入早、迁入量大。此外,当春季气温高时,水稻螟虫就容易发生发展,特别是春季温度回升快、水稻螟虫发生期提前的情况下,水稻螟虫对水稻生长的危害就更早、更大。

此外,研究表明,5月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、强弱与草地贪夜蛾、黏虫等远距离迁飞害虫的北迁有关。

冬季和初春,草地贪夜蛾主要在华南和西南玉米产区繁殖、形成危害,5月,则会随南海夏季风北上进入长江流域玉米产区,也需要密切关注。

关键词: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动态

关注